稻浪翻涌,鱼儿戏水。眼下,仁和区啊喇乡啊喇村的188亩“数智田”正值成熟季节,稻穗饱满低垂、稻田水清见底,一幅“稻香鱼肥”的秋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片智慧农田不一般。自从去年引入智慧农业数字系统,虫情测报、水量感应、气象监测等设备纷纷“上岗”,实现对水稻全生长周期的精准呵护。科技赋能的效果显著,预计今年水稻总产量将达18万斤,稻米品质提升20%,稻鱼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41万元。
田间的智慧管理系统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承包30亩智慧田的啊喇村村民李文斌站在田埂上,满脸喜悦。他介绍,从插秧、投鱼苗到灌水施肥,全靠智慧系统“指点”:“气象站实时传回温、湿度,水肥一体化系统手机远程操控,虫情分析仪自动捕捉病害,水位传感器科学管水……现在打理30亩地,比以前省力一半多!”
轻松只是一方面,更实在的是收益增长。李文斌粗粗一算:“亩产水稻预计1000斤,稻花鱼约60斤,30亩地总收入近23万元。产量高了,人还轻松了,科技种田真是好啊!”
据了解,稻花鱼8月底已经开始捕捞,这批水稻预计9月底开始收割。丰收在即,啊喇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文伍还有更多打算:“我们正计划把智慧农业模式推广到蔬菜、食用菌产业,推行稻菜菌轮作,让土地全年无休、效益倍增,让更多农民尝到科技的甜头。”
记者:李媛(仁和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通讯员:周娟
编辑:李青梅 杨正鹏
校对:邹耀
审核:郑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