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中掌声阵阵,屏幕外心潮激动。从乡村到社区、从校园到街道,攀枝花各界群众与天安门广场相隔2000多公里,但这一刻,他们与北京紧紧相连。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攀枝花市各界干部群众以各种方式收听收看大会盛况,阅兵仪式带来的震撼与自豪,化作这座城市团结奋进、共创未来的强大动力。
高峰村彝汉同胞共聚 乡村振兴有底气
在仁和区前进镇高峰村村委会会议室内,党员干部和村民早早聚在一起,共同收看大会直播。他们中有村干部、老党员,也有脱贫的彝族群众。
高峰村集中收听收看现场
高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自茂是一名有着29年党龄的基层干部。收看过程中,当屏幕中直升机空中护旗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时,他眼含热泪,激动不已。“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作为一名1996年入党的共产党员,看阅兵仪式让我深感震撼,也倍感自豪。”李自茂说。
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近几年,高峰村不仅修通了16公里产业路,还发展了核桃、油桃、樱桃、芒果等经济作物3000多亩,打造了丁木花景区,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4万元。“基础设施好了,产业多元了,游客也来了。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把农文旅融合做得更深,让高峰村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样板村!”李自茂对未来充满信心。
彝族村民陆成美也来到收看现场。11年前,她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已是村里脱贫巩固户的典型。“看到天安门广场的阅兵盛况,我特别感动!”陆成美普通话不算流利,但语气格外真诚。
陆成美家6口人,4个孩子都在上学。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一系列政策落地,让她家逐渐摆脱了贫困,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丈夫外出务工每年能挣4万多元,陆成美在家种了450余株油桃、养了3头猪,另外还有8亩土地流转的1万多元收入。孩子们享受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养猪有产业补贴,新农合报销比例也提高了。“没有党的政策,我们不可能有现在的好生活,孩子也不可能安心读书。”陆成美笑着说。
退役老兵忆往昔 总书记话语暖人心
在西区河门口街道河门口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的临时收看点,现场座无虚席,门外还挤满了人。
西区河门口街道河门口社区集中收听收看现场
在这个创新推行七条“共富微路径”、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的社区,居民们对国家大事涌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72岁的秦克龙是一名退役48年、有25年党龄的老兵,也是社区的红色宣讲员。观看阅兵时,他格外激动。“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秦克龙说,只要当过兵,脱下军装还是兵。
秦克龙收看纪念大会
在几十年的工作经历里,秦克龙曾是攀枝花西区水泥厂第一个下到10米宽、20多米深的水泥罐里敲板结水泥块的人;支持二滩水电站建设,他6分钟装满一车水泥的速度,让外国记者按下了快门。退休后,他又担任了社区的片区党支部书记,始终奔走在为辖区居民服务的第一线,被评为攀枝花市西区最美退役军人。
秦克龙(左一)在社区宣讲
为辖区居民办实事
校园师生受洗礼 退役士兵教官展情怀
在攀枝花学院,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转化为一堂鲜活、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
学校大礼堂及各班教室多媒体屏幕前,坐满了满怀期待的师生们。当激昂的国歌声响起,每一名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攀枝花学院集中收听收看现场
在这些师生中,一名着军装的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是大三在读学生刘小华,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担任攀枝花学院2025级新生军训教官。
刘小华表示,观看了直播,感到十分自豪,在战旗方队里看见自己所属部队的战旗,觉得倍感亲切,作为2025级新生军训的教官,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军训中发扬战斗精神,不断锤炼自己,将这段宝贵的经历转化为未来人生路上最坚实的阶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结束后,各界群众均久久没有散去,还在热烈地讨论着。国家强大、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岁月静好”离不开负重前行。大家纷纷表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停留在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当下,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攀枝花建设得更加美好,便是对祖国繁荣最好的贡献。
记者:李媛 车东洪 梁波 薛琪舰 陈蓝 杨晶尧(实习)
编辑:苏虎 伍家秀
校对:邓欣
审核:孙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