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麻陇彝族乡:“望天田”变“稳产田” 秋番茄成致富新宠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5-09-03 09:20:02

近日,秋日下的麻陇彝族乡,阳光洒满山野,连片的番茄大棚内,村民们穿梭忙碌,采摘、分拣、装车,欢声笑语在田间地头久久回荡。

马井村一组村民张孝禄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清晨,薄雾未散,他便钻进新建的大棚里采摘成熟的番茄。自2022年起,麻陇彝族乡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将碎片化土地整合成连片大棚,同时配套机耕路、灌溉渠等设施,鼓励村民发展大棚蔬菜。去年,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落地马井村,张孝禄果断将自家8亩地全部改建成大棚,并种上秋番茄。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顶多挣千把块,现在种番茄,一亩少说能挣两三万!”站在大棚前,张孝禄满脸丰收的喜悦,“今年是我第一年收,按当前收购价算,年收入有望突破30 万元,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村里近20户村民和张孝禄一样,在高标准农田里种起了“金疙瘩”——高山秋番茄。产业转型初期,尽管“望天田”变成了“稳产田”,村民们却犯起嘀咕:“没种过番茄,赔了咋办?”为打消大家的顾虑,村里推出“党员带头+能人示范”策略,动员外出务工党员返乡试种。去年,村民彭富军在专家指导下试种了2.7亩秋番茄,纯收入近15万元。眼见为实,村民们纷纷跟进,今年全村秋番茄种植面积增至80余亩。

村里新设的收购点车水马龙,打包好的番茄整装待发。“麻陇的番茄品质好,又粉又甜。”首次前来收购番茄的曾军直言,“我每天都会将20余吨番茄发往成都、绵阳、重庆,会一直收购到番茄下市。”

“从种玉米、烤烟到种番茄,对我们村来说是质的飞跃,转型变化太大了。”马井村党总支书记张海生感慨。转型中,村民缺技术、少经验,村里便组织大家到撒莲镇、普威镇等地实地考察,并请专家现场教学,传授种植技术、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现在大家都有了盼头,我们会争取建更多大棚,让更多村民受益、得实惠。”张海生表示。

据了解,目前,麻陇彝族乡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00余亩,覆盖黄草坪村、马井村、云盘村等多个村庄。红彤彤的秋番茄,不仅映红了村民的笑脸,更“种”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记者:程礼攀

通讯员:宁梦娇

编辑:苏虎 伍家秀

校对:邓欣

审核:孙昕



编辑: 苏虎
一周热新闻